联系人:梁先生
手机: 13731222315
电话: 13731222315
邮箱: 304738585@qq.com
地址: 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
电信井模具施工案例
一、项目背景
二、模具选型与准备
(一)模具选型
(二)材料准备
- 钢材: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 Q235B 钢材用于模具制作,该钢材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,能够满足模具在多次使用过程中的强度与稳定性要求。
- 混凝土:采用强度等级为 C35 的商品混凝土,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、较高的抗压强度以及耐久性,能够保证电信井的结构强度与使用寿命。为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能,还在其中添加了适量的抗渗剂。
- 钢筋:依据设计配筋要求,准备不同规格的 HRB400 钢筋,如直径 12mm、16mm 的钢筋,用于增强电信井的结构承载能力。钢筋在使用前进行了除锈、调直等预处理。
(三)模具加工与检验
- 加工:委托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模具加工厂进行模具定制。在加工过程中,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质量。下料环节采用高精度的数控等离子切割机,确保钢材切割尺寸误差控制在 ±1mm 以内;成型工序运用先进的液压成型设备,保证模具的形状精度;焊接工序选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,该焊接方式具有焊接质量高、变形小的优点,由专业焊工进行操作,焊缝高度、宽度符合设计要求,且无气孔、夹渣、虚焊等缺陷。
- 检验:模具加工完成后,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。使用游标卡尺、千分尺等精密测量工具对模具的长、宽、高、壁厚等关键尺寸进行测量,尺寸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。同时,通过外观检查和磁粉探伤检测,确保模具表面无裂缝、砂眼、划痕等影响使用的缺陷,焊缝质量符合相关标准。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模具,坚决要求加工厂返工处理,直至达到验收标准。
三、施工过程
(一)基础施工
- 测量放线:利用高精度的 GPS 卫星定位系统和全站仪,根据设计图纸准确确定电信井的位置,并在地面上用白灰线进行标记。同时,设置多个测量控制点,以便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对井位进行复核。
- 基底处理:对电信井基础部位的土体进行分层夯实,每层夯实厚度控制在 200 - 300mm,确保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的 150kPa 以上。对于部分土质松软或存在暗浜的区域,采用换填级配砂石的方法进行地基加固处理,换填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,一般不小于 500mm。
- 垫层浇筑:在夯实后的基底上浇筑一层厚度为 150mm 的 C20 混凝土垫层,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,确保垫层表面平整,高程误差控制在 ±10mm 以内。垫层浇筑完成后,进行洒水养护,养护时间不少于 3 天,为后续模具安装提供坚实稳定的基础。
(二)模具安装
- 模具清理与润滑:在安装模具前,使用钢丝刷、砂纸等工具将模具内外表面的铁锈、油污、杂物等清理干净,确保模具表面清洁。然后,均匀涂抹一层优质的脱模剂,如机油与柴油按 3:1 比例混合的脱模剂,以减少混凝土与模具之间的摩擦力,便于脱模。
- 模具吊装就位:采用 25t 汽车吊进行模具吊运。在吊装过程中,由专业的信号工指挥,确保模具平稳、准确地吊运至基础上方。缓慢下放模具,使其与测量放线标记精确重合。同时,使用水平尺、经纬仪等测量工具对模具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整,保证模具安装的水平偏差不超过 ±3mm,垂直度偏差不超过 ±5mm。
- 模具固定:模具就位后,在模具周边设置牢固的支撑和拉结装置。支撑采用钢管脚手架,间距不大于 1.5m,底部设置垫板,确保支撑稳固。拉结采用钢丝绳或花篮螺栓,将模具与周边的地锚或结构物进行拉结,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具发生位移或变形。
(三)钢筋绑扎与安装
- 钢筋加工:在钢筋加工场,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对钢筋进行弯曲、截断、焊接等加工操作。钢筋弯曲半径、弯钩长度等均符合规范规定,如 HPB300 钢筋末端做 180° 弯钩时,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 3 倍。加工好的钢筋分类存放,并做好标识。
- 钢筋绑扎:在模具内进行钢筋绑扎作业。先绑扎电信井的竖向钢筋,竖向钢筋间距误差控制在 ±10mm 以内,然后绑扎水平钢筋,水平钢筋间距误差控制在 ±5mm 以内。钢筋的交叉点采用 22 号铁丝呈八字形扎牢,对于直径较大的钢筋,必要时采用点焊加固。在钢筋绑扎过程中,注意预留好各种预埋件和孔洞的位置。
- 保护层设置:为保证钢筋有足够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,在钢筋外侧设置高强度的混凝土垫块,垫块间距不大于 600mm,呈梅花形布置。垫块强度等级不低于 C35,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位置稳定,不与模具直接接触,保护层厚度偏差控制在 ±3mm 以内。
(四)混凝土浇筑
- 混凝土运输: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将 C35 商品混凝土从搅拌站运输至施工现场,运输时间控制在 1 小时以内,以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。在运输过程中,搅拌筒保持 3 - 6r/min 的慢速转动,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。
- 混凝土浇筑: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浇筑、分层振捣的方法,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 300 - 400mm。使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,振动棒插入点应均匀布置,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1.5 倍,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出现气泡、泛浆,且不再下沉为准,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 20 - 30s。在浇筑过程中,注意避免振捣棒直接触压钢筋和模具,以免造成钢筋移位和模具损伤。
- 表面处理: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后,先用木抹子进行初步抹平,待混凝土表面水分稍干后,再用铁抹子进行二次抹光,使电信井表面平整、光滑,高程误差控制在 ±5mm 以内。对于有防水要求的部位,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拉毛处理,以增强防水层与混凝土基层的粘结力。
(五)脱模与养护
- 脱模: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,根据现场气温和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,合理确定脱模时间。一般情况下,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% 以上时,即可进行脱模。脱模时,先拆除模具的支撑和拉结装置,然后按照先内模后外模、先侧模后底模的顺序,小心地将模具拆除。拆除过程中,使用撬棍等工具时要注意力度和角度,避免对电信井造成磕碰、划伤等损伤。
- 养护:脱模后的电信井采用覆盖土工布并洒水养护的方法,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。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天,在养护期间,每天洒水次数根据气温和湿度情况确定,确保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,以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增长,提高电信井的耐久性。
(六)管道连接与井周回填
- 管道连接:在电信井达到设计强度的 80% 后,进行通信管道与电信井的连接作业。根据设计要求,采用柔性橡胶圈密封连接方式,确保管道与电信井之间密封良好,防止雨水、杂物等进入井内影响通信设备正常运行。连接时,先将管道插入电信井预留的接口内,然后安装密封橡胶圈,使用专用工具对橡胶圈进行均匀挤压,使其紧密贴合管道和井壁。
- 井周回填:管道连接完成后,进行井周回填作业。回填材料选用符合要求的中粗砂,回填过程中,采用分层回填、分层夯实的方法,每层回填厚度控制在 200 - 250mm。使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对回填砂进行夯实,确保回填砂的压实度达到 95% 以上。在回填过程中,注意保护电信井和管道,避免受到机械碰撞和挤压。
四、施工效果
(一)质量方面
- 电信井的尺寸精度控制良好,长、宽、高、壁厚等关键尺寸偏差均在设计及规范允许的极小范围内,完全满足项目要求。
- 混凝土外观质量优异,表面平整光滑,无蜂窝、麻面、孔洞、裂缝等缺陷。经现场回弹检测和试块抗压强度试验,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 C35,结构强度可靠。
- 钢筋布置符合设计要求,钢筋的锚固长度、间距、数量等均满足规范规定,有效增强了电信井的结构稳定性。
- 管道与电信井的连接密封性能良好,经过闭水试验检测,无渗漏水现象,确保了通信线路运行环境的干燥与安全。
(二)工期方面
(三)成本方面
五、经验总结与展望
(一)经验总结
- 模具选型和加工质量是决定电信井质量的核心因素,应选择技术先进、信誉良好的模具供应商,并加强对模具加工过程的全程跟踪与质量检验。
- 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放线、基底处理、钢筋绑扎、混凝土浇筑等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,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操作,强化质量控制,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都达到高标准。
-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,充分考虑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和配合,优化施工组织设计,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,缩短施工周期。
-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交底,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质量安全意识,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。
(二)展望
- 研发新型的高性能模具材料,如高强度、轻量化、耐腐蚀的复合材料,降低模具重量,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周转效率,同时减少钢材消耗,实现节能环保目标。
- 引入智能化制造和施工技术,如利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模具,实现模具的快速定制化生产;在施工过程中,采用传感器、物联网等技术对模具安装、混凝土浇筑、钢筋应力等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,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,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。
- 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、环境要求和通信设备布置需求,开发更加多样化、个性化的电信井模具产品,如具备防水、防潮、防电磁干扰等特殊功能的电信井模具,提高电信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。
- 加强与通信设备制造商、设计单位等的合作,实现电信井与通信设备的一体化设计与施工,提高通信网络建设的整体效率和质量。
-
2025-02-11检查井模具行业重大技术突破,革新生产模式